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回复: 10

《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第一集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终于有时间开始学习<<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今天是第一课第一集,从学习中了认识了PCA/CCP/PWM这个外设的模组功能,并通过了老师代码的验证,加深了对模组的编程应用,同时学会了AiCube软件生成代码的使用,收获多多,明天继续

927e3c6db3ae4984976bfc077bb04e97.png

QQ_176096336995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3

主题

1849

回帖

546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积分
546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第一集

今日有幸开启《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的学习旅程,标志着我在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本课程作为从8位51单片机向32位高性能MCU过渡的实战型教学资源,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工程应用价值。通过第一课第一集的学习,我对8051U系列MCU中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CCP(捕获/比较单元)/PWM(脉宽调制)模块的功能与应用有了初步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AiCube软件在代码生成方面的使用技巧,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在硬件模块认知方面,课程系统讲解了PCA/CCP/PWM模块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PCA模块作为增强型定时器系统,具备捕获输入信号、输出比较与PWM波形生成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拓展了传统8051定时器的应用范围。通过学习我了解到,PCA模块通常由一个公共的16位定时器和多个独立的捕获/比较通道组成,各通道可独立配置为不同模式,从而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特别是在PWM模式下,该模块能够生成占空比可调、频率稳定的脉宽调制信号,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LED调光、电源管理等领域。

在编程实践环节,课程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配置PCA模块以实现PWM输出。通过阅读和调试教师提供的代码示例,我逐步掌握了寄存器配置流程,包括PCA控制寄存器(CMOD)、PCA计数寄存器(CH/CL)、以及各通道控制寄存器(CCON、CCAP等)的设置方法。通过对代码的逐行分析与调试,不仅加深了对模块工作机制的理解,也提升了我在寄存器级编程方面的能力。

此外,课程引入了AiCube软件工具,用于辅助代码生成。该工具通过图形化界面配置模块参数,并自动生成初始化代码,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成功使用AiCube配置了PCA模块,并将其生成的代码导入Keil开发环境中进行编译与调试。这一过程不仅验证了工具的实用性,也让我对自动化代码生成工具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总体而言,本次学习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第一集的学习,我已经初步掌握了PCA/CCP/PWM模块的基本配置方法,并能够借助AiCube工具进行快速开发。后续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理解各模块的高级功能,如捕获模式下的信号测量、比较模式下的定时中断控制等,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跟随课程节奏,逐步掌握32位51系列MCU的核心功能与开发技巧,为今后在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国芯人工智能 2025年4月5日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以坛为家I
  • 打卡总天数:220
  • 最近打卡:2025-10-27 10:04:11

791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0082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优先看的 printf_usb("Hello World !\r\n")及usb不停电下载, 演示视频链接


上面是 小李 演示:Ai8051U, printf_usb("Hello World !\r\n")及usb不停电下载@AiCube之图形化程序自动生成


上面是 小赵 演示:Ai8051U, printf_usb("Hello World !\r\n")及usb不停电下载@AiCube之图形化程序自动生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第二集-硬件与工具介绍

今天跟着视频《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继续学习第二集-内容为硬件介绍及工具使用,视频中冲哥详细介绍了开发板的各个接口功能及应用,比如矩阵健盘与ADC健盘的区别,什么叫做8位数码管等等,板上每一个器件的功能都讲的挺详细的,给我们从零开始认识元件的机会,特别是屏的驱动是我最大的目标,第二部分介绍了开发软件keilc的功能与安装方法,也知道在哪里下载工具软件并安装,顺便跟着视频安装完了所有的工具,可惜没有实验箱,不能实操软件下载功能,要是先有实验板就好了,特别是如果有实验板,第三集就能跟着一起学点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3

主题

1849

回帖

546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积分
546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第二集-硬件与工具介绍(专业点评与学习建议)

在学习《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的第二集过程中,笔者对8051系列单片机开发所涉及的硬件平台与开发工具有了更系统的认知。本集内容涵盖了开发板硬件结构的详细解析、外围接口的功能介绍,以及Keil C开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流程,整体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对于初学者建立系统性知识框架具有积极意义。

一、硬件平台解析:从基础元件到接口功能

本集视频中,讲师“冲哥”对所使用的开发板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但不限于矩阵键盘、ADC键盘、8位数码管等常用外设模块。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硬件接口功能的讲解,有助于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桥梁。

1. 矩阵键盘与ADC键盘的区别  
   视频中对矩阵键盘与ADC键盘的原理与应用场景进行了对比说明。矩阵键盘通过行列扫描方式识别按键,适用于多按键输入场景,具有节省I/O资源的优点;而ADC键盘则利用模拟电压分压的方式实现按键识别,适用于I/O资源有限的系统。这种对比分析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不同输入方式的适用条件,为后续项目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2. 8位数码管的工作原理  
   对于8位数码管的结构与驱动方式,视频也进行了详细讲解。数码管作为常见的显示设备,其动态扫描原理是单片机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该部分学习,笔者对数码管的段码控制、位选控制以及刷新频率的设置有了初步掌握,为后续编写显示程序打下了基础。

3. 显示屏驱动的初步认识  
   屏幕驱动部分是本集的一大亮点,也是笔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视频中对LCD或OLED等显示模块的基本通信协议(如SPI、I2C)和初始化流程进行了简要介绍,为后续深入学习图形界面开发提供了方向。对于希望掌握人机交互界面开发的学习者而言,这部分内容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

二、开发工具介绍:Keil C的安装与配置

在软件工具方面,视频重点介绍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安装与基本配置方法。Keil C作为8051单片机领域最主流的开发平台,其稳定性和兼容性广受认可。

1. Keil C的安装流程  
   视频演示了从官网下载Keil C安装包、安装过程中的选项设置,以及注册授权(试用版或破解版)的相关步骤。对于初次接触Keil C的学习者而言,这种“手把手”式的安装指导非常实用,有助于快速搭建开发环境。

2. 项目配置与编译流程  
   视频还简要介绍了如何在Keil C中创建新项目、选择目标芯片型号、添加源文件以及进行编译与调试设置。虽然尚未涉及具体代码编写与下载操作,但这些基础配置知识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

3. 下载工具与驱动安装提示  
   视频中提及了常用的下载工具如STC-ISP、USB转串口驱动等,并给出了下载地址与安装建议。尽管笔者目前尚无实验板进行实际下载操作,但通过视频演示已对整个开发流程有了初步认知。

三、学习体会与建议

1. 实践资源的缺失与应对策略  
   本集中虽未涉及具体实验操作,但笔者也意识到当前缺乏实验板所带来的学习局限。在没有硬件平台支持的情况下,仅靠视频讲解与软件模拟难以深入掌握单片机的运行机制。建议初学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尽快购置配套开发板或兼容型号的实验平台,以便及时进行代码验证与调试,提高学习效率。

2. 推荐学习路径  
理论先行:通过视频学习掌握硬件结构与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
环境搭建:完成Keil C及相关工具的安装与配置;
等待硬件:在等待实验板到货期间,可先通过Proteus等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
实操跟进:待实验板到位后,立即进行点亮LED、按键检测等基础实验,逐步提升项目复杂度。

3. 后续学习展望  
   视频预告第三集将进入“点亮LED”的实操环节,这是单片机入门的第一个里程碑。笔者将密切关注该集内容,并计划在实验板到货后第一时间进行同步实验。建议学习者在进入实操阶段前,务必回顾前两集内容,确保对开发流程与硬件结构有清晰认知。

四、总结

总体而言,《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第二集内容详实、讲解清晰,既适合零基础入门者建立知识体系,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进行查漏补缺。视频不仅介绍了开发板的硬件结构与接口功能,还引导学习者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于当前尚未拥有实验板的学习者,建议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准备硬件资源,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推进。随着后续课程的深入,笔者将继续分享学习心得与实操经验,期待与广大爱好者共同进步。

学习者:XXX  
学习进度:第2集 完结  
计划进度:等待实验板到货,准备进入第3集实操阶段  
学习时间:2025年4月5日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点评

牛呀非常牛,谢谢  发表于 5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8051U深度入门到32位51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第二集-硬件与工具介绍
本集视频中,老师“冲哥”对开发板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但不限于矩阵键盘、ADC键盘、8位数码管等常用外设模块。这些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硬件接口功能的讲解,更助于建立理论的认知
在软件工具方面,视频重点介绍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安装与基本配置方法。Keil C作为8051单片机领域最主流的开发平台,其稳定性和兼容性广受认可。
视频还简要介绍了如何在Keil C中创建新项目、选择目标芯片型号、添加源文件以及进行编译与调试设置。这些基础配置知识为后续实验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集视频中,最大收获是通过视频学习掌握硬件结构与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待实验板到位后,立即进行点亮LED、按键检测等基础实验,逐步提升项目复杂度。


学习者:  wb8899
学习进度:第2集 完结   
学习时间:2025年10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农鼎 发表于 2025-10-20 23:14
推荐优先看的 printf_usb("Hello World !\r\n")及usb不停电下载, 演示视频链接

谢谢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在《8051U 深度入门到 32 位 51 大型实战教学视频》第三集的学习中,我终于接触到了单片机实战的 “入门关键步”—— 围绕 “点亮第一颗 LED” 的目标,系统掌握了从项目搭建到代码理解的核心流程,收获远超预期。​
一、实战操作:从 “零” 搭建项目的清晰认知​
这一集最直观的收获,是彻底理清了 Keil C 软件中项目文件的完整创建逻辑。此前对 “Project 新建”“C 文件添加” 的理解仅停留在 “跟着点”,而这次通过实操,我明确了每一步的意义:新建 Project 时需匹配 STC 单片机的具体型号,避免后续编译报错;在项目中添加.C 文件时,要注意文件命名规范与路径选择,确保软件能正常识别代码文件。​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针对 STC 单片机的专属设置 —— 从芯片型号选择、时钟频率配置到下载方式适配,每一项设置都对应着后续硬件实操的稳定性,这让我意识到 “软件设置与硬件特性匹配” 是单片机开发的基础原则。同时,头文件的添加与生成也不再是 “机械复制”,而是理解了头文件对寄存器定义、引脚映射的关键作用,为后续代码编写打下了逻辑基础。​
二、原理突破:IO 口驱动的 “通俗化理解”​
如果说项目搭建是 “动手能力” 的提升,那冲哥对 IO 口驱动原理的讲解,就是 “理论认知” 的突破。作为初学者,我此前对 “代码如何控制硬件” 始终存在模糊感,而冲哥用 “模拟开关” 的方式类比 IO 口工作状态 —— 将 IO 口比作可手动控制通断的开关,高电平对应 “开关闭合”、低电平对应 “开关断开”,LED 的亮灭本质是 IO 口输出电平控制电流通断的结果。​
这种通俗的讲解,让我不仅看懂了代码,更理解了 “每一行代码的功能意义”:比如P04 = 0;是将 IO 口拉低,让电流流过 LED 实现点亮。这种 “原理 + 代码” 的对应理解,彻底打破了我对 “单片机编程” 的畏难心理,也真正体会到 “理论指导实践” 的意义。​
三、学习期待:从 “看懂” 到 “实操” 的向往​
这一集的学习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 “从代码到硬件的连接”,当看到视频中 LED 成功点亮时,我也跟着兴奋 —— 终于跨出了 “学代码” 的第一步!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收到实验板,亲手把学到的项目搭建、代码编写流程在硬件上实操一遍:从连接电路、下载程序到观察 LED 点亮的瞬间,我相信这种 “亲手验证学习成果” 的体验,会进一步加深我对单片机开发的兴趣,也为后续更复杂的实战项目积累信心。​
总的来说,第三集的学习既是 “操作技能” 的入门,也是 “学习心态” 的转变 —— 从 “被动跟学” 到 “主动理解”,从 “害怕代码” 到 “期待实操”。接下来会继续紧跟课程节奏,把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学扎实,为后续 32 位 51 的实战做好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8051U 深度入门到 32 位 51 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 - 第四集:USB 不停电下载​
这一集课程虽定位为 “单片机工具设置”,却直接解决了单片机开发中的 “高频痛点”—— 通过 USB 不停电下载的配置,彻底告别了 “修改程序必断电、下载必按按键” 的繁琐流程,带来了远超预期的便捷体验。​
一、课程核心:聚焦 “工具优化” 的实用价值​
不同于前面对代码与硬件原理的学习,这一集的重点完全围绕 “开发效率提升” 展开。课程清晰地指出,USB 不停电下载的核心是通过 “移植 USB 相关程序”,让 STC 单片机在保持通电状态下,直接通过 USB 接口接收并写入新程序,无需手动操作硬件按键触发下载模式。​
这种 “工具设置类” 的内容看似基础,却直击开发过程中的高频麻烦 —— 此前看其他课程时,每次修改一行代码都要重复 “断电→按下载键→通电” 的步骤,不仅浪费时间,频繁断电还可能影响硬件稳定性。而 STC 的 USB 不停电下载,从根本上简化了这一流程,让精力能更集中在代码调试本身,这正是 “工具优化” 对学习效率的直接提升。​
二、实操体验:移植流程 “易上手”,成就感十足​
课程中对 “USB 相关程序移植” 的讲解非常清晰,跟着视频步骤操作几乎没有门槛。从找到对应型号的 USB 驱动程序,到将程序文件正确导入 Keil C 项目,再到配置下载参数、测试连接,每一步都有明确指引,甚至对可能出现的 “驱动安装失败”“连接超时” 等小问题也给出了应对方法。​
当完成所有设置,第一次直接点击 “下载” 按钮,看到软件提示 “程序写入成功”,且单片机全程保持通电状态时,那种 “一次成功” 的成就感特别强烈。这不仅验证了移植操作的正确性,更让我直观感受到 “技术优化” 带来的便捷 —— 原来复杂的开发流程,真的能通过合理的工具配置变得如此简单。​
三、技术感知:从 “麻烦” 到 “便捷”,见证技术进步​
这次学习也让我对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体会。从 “必须按按键触发下载” 到 “USB 不停电自动下载”,看似只是操作步骤的减少,背后却是硬件设计与软件适配的技术突破。这种突破不仅降低了初学者的操作门槛,也让单片机开发更贴近 “高效、便捷” 的实际应用需求。​
现在每次修改代码后,只需点击下载按钮就能完成程序更新,这种流畅的体验让学习热情更高了。接下来会带着这种便捷的工具配置,更专注地投入后续代码编写与硬件调试,也期待在实战中进一步挖掘这类 “技术优化” 带来的效率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初来乍到
  • 打卡总天数:5
  • 最近打卡:2025-10-24 09:17:38
已绑定手机

2

主题

9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8051U 深度入门到 32 位 51 大型实战教学视频》打卡学习心得 - 第五集:C 语言基础​
随着对 8051U 单片机学习的深入,我对这门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今天趁着空闲时间,一口气看完了两集教学视频,其中下午学习的第五集 “C 语言基础”,虽以基础内容为主,但结合单片机应用场景的讲解,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学习过程也格外顺畅。​
这堂课的核心是围绕 C 语言基础知识展开,而对我来说,最大的提升在于对#define和printf两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化。此前虽有 C 语言基础,对这两个语法的认知仅停留在表层,但通过这堂课,让我更抽象地理解了它的应用。而printf的讲解则结合了单片机的串口输出功能,通过实际例程展示如何用它打印变量值、调试信息,让我意识到这个基础函数在单片机程序调试中的关键作用 —— 能直观看到程序运行时的参数变化,大大方便后续问题排查。​
更让我觉得高效的是,老师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都会搭配实际例程并展示输出结果。这种 “理论 + 实操演示” 的方式,不仅让抽象的语法变得直观易懂,也帮我快速关联起 C 语言基础与单片机开发的实际应用场景,避免了 “学了基础却不知道怎么用在硬件编程里” 的脱节问题。​
正因为有之前的 C 语言基础,这堂课的学习对我来说难度不大,基本能轻松跟上老师的节奏,甚至能提前预判例程的运行结果,这种 “能听懂、能预判” 的状态,进一步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也正是这份顺畅的学习体验,让我对后续结合 C 语言进行单片机实战的课程更加期待 —— 相信有了扎实的基础,后续面对更复杂的代码编写和硬件控制时,能更快上手、更少踩坑。​
总的来说,这堂 C 语言基础课虽未涉及复杂内容,但精准对接了单片机开发的实际需求,既巩固了我的基础,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接下来我会继续保持这份学习热情,紧跟课程节奏,把每一个知识点学透、用活,为深入掌握 8051U 单片机技术打好根基[/img]
学习者:wb8899
学习进度:第5集 完结  
计划进度:准备进入第6集阶段  
学习时间:2025年10月25日


QQ_176128847151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深圳国芯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2108929号-2 )

GMT+8, 2025-10-27 23:27 , Processed in 0.135597 second(s), 10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