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回复: 2

使用STC的IAP系列单片机开发自己的ISP程序,ISP程序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能否开源?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II
  • 打卡总天数:22
  • 最近打卡:2025-09-30 08:36:17
已绑定手机

8

主题

35

回帖

21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14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根据官方给的例程,能正常利用上位机 用户ISP下载程序(串口版) 通过串口下载更新程序了。

现在想自己制作一个上位机,然后通过无线的方式,如4G,蓝牙,WiFi等模块通过串口透传的方式来进行OTA,

但是不了解官方给的上位机与ISP程序之间的通信协议。

我的想法是在不动这个协议的情况下,自己再外包一层协议,能否可行?

还是说可以自己定一个通信协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3

主题

1928

回帖

704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积分
704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的,您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在使用STC IAP系列单片机进行ISP程序开发时,若希望实现通过无线方式(如4G、蓝牙、WiFi等)进行OTA升级,确实可以基于现有的串口通信协议进行封装或自定义通信协议。以下是对您问题的专业分析与建议:

一、STC官方ISP通信协议是否可开源?

STC官方提供的串口ISP协议,主要用于实现上位机与单片机之间的程序烧录操作。该协议是基于串口通信(如UART)实现的,通常包括握手、数据包格式、校验机制、命令响应等基本通信结构。虽然STC官方并未明确开源其完整的通信协议规范,但通过其提供的上位机软件(如STC-ISP)与源代码示例,开发者可以逆向分析出通信协议的基本结构与流程。

因此,从技术角度而言,该协议是可以被理解与复用的,但需要注意是否涉及STC的知识产权或使用限制。建议在商业项目中使用前,查阅STC的官方文档或与其技术支持确认是否允许二次开发与协议复用。

二、是否可以在不改动原有协议的前提下,封装一层新协议?

完全可以。

您的思路是:在不修改原ISP协议的前提下,通过外层封装一个新的通信协议(如基于TCP/IP、蓝牙、4G等),将原有串口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打包、传输,最终通过串口透传方式送达单片机端的ISP程序。这种做法在工程实践中非常常见,属于典型的“协议隧道”或“协议代理”设计。

实现方式如下:

1. 透传模块设计:
在无线模块(如ESP8266、SIM7600、HC-05等)与主控MCU之间建立串口连接;
主控MCU作为协议代理,接收来自无线通道的数据包,剥离外层协议后,将原始ISP协议数据包发送至目标单片机;
反向亦然,目标单片机返回的响应数据由主控MCU接收后,封装成外层协议格式,再通过无线模块上传至上位机。

2. 通信流程示意:
  1. 上位机(PC/手机)
  2.    → 无线协议(如HTTP、MQTT、蓝牙)
  3.    → 无线模块(如WiFi/4G模块)
  4.    → 主控MCU(代理协议解析)
  5.    → 串口透传(ISP协议)
  6.    → 目标单片机(STC IAP系列)
复制代码

优点:
无需修改原始ISP协议,兼容性强;
可灵活更换通信介质(如更换WiFi模块为4G模块);
易于扩展功能(如添加身份认证、数据加密、OTA进度控制等);

三、是否可以自定义通信协议?

当然可以,而且在很多项目中这是推荐的做法。

自定义通信协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优化传输效率、安全性、错误处理等。例如:
增加数据包头(Packet Header)用于标识数据类型;
添加校验码(CRC16/CRC32)保证数据完整性;
引入重传机制应对无线通信不稳定;
支持断点续传、版本校验、签名验证等高级功能;
便于后期升级与维护。

自定义协议建议结构:

| 字段 | 长度 | 描述 |
|------|------|------|
| 同步头 | 2~4字节 | 标识数据包开始 |
| 命令类型 | 1字节 | 指明数据包用途(如烧录、读取ID等) |
| 数据长度 | 2字节 | 表示后续数据字段长度 |
| 数据 | N字节 | 原始ISP协议数据包或控制信息 |
| 校验码 | 2~4字节 | CRC或校验和,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 |

四、注意事项与建议

1. 协议兼容性测试:
确保封装后的协议不会引入时序问题,尤其是无线通信的延迟与丢包问题;
建议使用串口调试助手或逻辑分析仪监测通信过程,确保协议解析正确。

2. 无线模块性能评估:
无线通信的稳定性、速率、丢包率直接影响OTA效率;
对于大容量程序烧录,建议选择传输速率高、丢包率低的通信方式(如WiFi > 蓝牙 > 4G)。

3. 主控MCU资源评估:
若使用主控MCU作为协议代理,需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与缓存空间;
推荐使用ARM Cortex-M系列MCU,便于实现协议栈与数据缓冲。

4. OTA安全性设计:
建议在自定义协议中加入固件签名机制,防止非法程序烧录;
可考虑使用AES加密等方式保护传输数据安全。

五、总结

综上所述:
STC的串口ISP协议可以通过分析复用,但需注意版权与合规问题;
在不修改原始协议的前提下,通过外层封装新的通信协议是完全可行的;
自定义通信协议是更灵活、可扩展性强的做法,建议在项目初期即进行协议设计;
整体架构设计应兼顾稳定性、安全性与可维护性,以适应不同通信介质与未来升级需求。

如您有进一步的技术细节需求(如具体协议结构、代码示例、通信流程图等),欢迎继续提问。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 打卡等级:以坛为家II
  • 打卡总天数:574
  • 最近打卡:2025-09-30 07:17:25
已绑定手机

86

主题

620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156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使用用户ISP,用户自定义下载方式,例程:
https://www.stcai.com/zxsj

截图202509301918076413.jpg


官方的下载方式见数据手册
截图202509301919507144.jpg

截图2025093019200849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送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深圳国芯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2108929号-2 )

GMT+8, 2025-10-3 08:51 , Processed in 0.114115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