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关于51系列非常全面且NB的论坛了,让我小小的兴奋了一下。我做芯片设计的,51这个核我专研了很久了,简单好用。核心点是能省内存,8位的宽度让指令减小很多。能大大减小芯片面积和功耗,这是核心。算力肯定跟不上32的了。后面我做了一些开发扩展,算力可以上来,但是苦于没有编译器,你再强的算力,编译器用不起来,还是白做。
我设计的8051兼容的芯片,一个指令两个时钟,已经流片过多次,最近我在22nm下做了综合,速度能到2.5G,你没看错,就是2500M,而且还能往上。

综合时评估的功耗如下,实际中可能会增加80%:

综合看到的面积如下,如果做成实际芯片后,面积会翻倍:

主要的资源:

很多高效的运算,需要的是更好的运算加速,但是这些加速需要编译器的支持,所以后面我基本上暂停这方面的研究了,没有编译器,做下去没意义。最近我在smic110工艺上面做了一款51的产品, 四核结构,共享内存读写不冲突。实际速度160M,因为时钟只有这么高,预估能到300M附近。
前几个月我还考虑把操作系统的相关功能用RTL做进去,这样可以有绝对稳固的操作系统,安全上绝对保证,效率上也非常高,一条指令可以把操作系统的很多功能做了。但是后面也是觉得孤掌难鸣,没有编译器支持,没有环境和生态,很难做下去。但是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方向,我希望做很快很小的51,然后操作系统等安全功能硬化,在某些方面吊打arm和RV,占有一席之地。
有机会大家沟通一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