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昱顺 于 2024-8-31 14:07 编辑
CCD传感器逻辑详解
这次,从技术手册出发,来一步步解析CCD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单片机又要如何驱动。 首先来看结构框图 下面这个部分则是介绍各个引脚的作用: 而下面就是最重要的控制时序图了,从时序图上可以看到,CLK是一个平稳的时钟输入,而SI(复位)在给了一个高电平后,CCD传感器便进入了复位状态,也就是将积分电容短路放电。这个放电时间会持续18个CLK。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合理的增加SI后的18个CLK时间长度,便可以让图像更加纯净(黑色部分更黑)。这里可以使用PWM的单脉冲模式来控制时间长度,以发送18个可控时间长度的CLK脉冲。然后再发剩下的密集CLK脉冲。 这里,想要提升ADC读取的稳定度,可以通过将ADC采样时间拉满,来完成这个事情。 又因为这个CCD芯片支持下拉电阻输入。所以电阻上也会流经一部分电流,可以借此来提高抗干扰效果。即将330Ω推荐电阻接在单片机ADC旁边,然后通过读取电阻两端电压来实现抗干扰(中间路径近似电流传输效果,抗共模电压干扰)。 虽然上面提到了将SI拉高就可以复位,但是什么时间点拉高其实并没有说。所以,技术手册底部又给补充了一个时序图,便是详细解释CLK和SI如何处理的。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SI想要拉高,必须是CLK为低电平的时候。并且,要在SI为高的时候,CLK经过一次上升沿变化。然后再将SI的电平拉低。 综合下来,就是这样的启动 CLK = 0; SI = 1; CLK = 1; SI = 0; 手册最后还有一个图,这个是光谱图,一般的摄像头传感器都有这个图。这个意思是如果不加滤光片的镜头下,CCD对700nm~800nm区间的光感应最灵敏。也就是说,如果使用780nm这个波段的补光灯,CCD对其感应效果就会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