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ube@AIapp-ISP 开发工具实验一:基于USB输出的“Hello World”实现
实验目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国芯AIapp-ISP开发工具链中的AiCube智能配置工具,快速构建一个基于USB通信的C语言程序,完成经典“Hello World”字符串的串口输出功能。实验涵盖项目创建、外设配置、代码编写、编译下载及结果验证全流程,帮助开发者熟悉国产AI8051U系列芯片的开发环境与工具链。
实验步骤详解
1. 开发环境准备
工具链安装:
确保已安装最新版AIapp-ISP-V695N软件(集成AiCube工具),并正确配置AI8051U实验箱的USB驱动。
硬件连接:
使用Type-C线缆连接实验箱与PC,确保设备管理器识别到实验箱的USB-CDC虚拟串口设备(通常显示为CH340或CP210x类设备)。
2. 新建AiCube项目
1. 启动AIapp-ISP软件,点击顶部菜单栏的AiCube按钮,进入智能配置界面。
2. 选择新建项目,设置项目名称(如HelloWorldUSB),选择目标芯片型号为AI8051U,配置时钟源(默认24MHz)。
3. 确认工程路径后,点击生成框架代码,AiCube将自动初始化项目模板。
关键操作截图参考:
(对应原帖附件96286、96287:新建项目界面及工程参数配置)
3. 配置USB外设
1. 在AiCube左侧的外设管理面板中,勾选USB(通用串行总线)模块。
2. 启用USB-CDC模式(虚拟串口功能),配置通信参数:
波特率:115200(默认,需与上位机软件匹配)
数据位:8位
停止位:1位
无流控
3. 保存配置,AiCube将自动生成USB初始化代码及底层驱动。
关键操作截图参考:
(对应原帖附件96290:USB外设勾选及参数配置界面)
4. 编写用户代码
1. 在AiCube生成的工程目录中,打开main.c主函数文件。
2. 在main()函数的主循环(while(1))内添加以下代码:
- c
- #include "usbcdc.h" // AiCube自动包含的USB头文件
- void main() {
- USBInit(); // 初始化USB-CDC
- while(1) {
- printfusb("Hello World !\r\n"); // 通过USB虚拟串口输出字符串
- Delayms(1000); // 延时1秒
- }
- }
复制代码
代码说明:
printfusb()为AiCube封装的格式化输出函数,专用于USB-CDC通信。
Delayms()为系统时钟生成的毫秒级延时函数,需确认System模块已启用。
关键操作截图参考:
(对应原帖附件96297:代码编辑界面及编译成功提示)
5. 编译与下载
1. 点击AiCube工具栏的编译按钮,工具链将自动完成代码编译、链接及优化。
若输出0错误,0警告,表明代码无语法及配置冲突。
2. 进入下载模式:
关闭实验箱电源,长按BOOT键后重新上电,进入USB下载模式。
3. 在AIapp-ISP软件中,选择生成的Hex文件,点击下载按钮完成固件烧录。
6. 实验结果验证
1.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如SSCOM、XCOM等),选择实验箱对应的COM口,设置波特率115200。
2. 重启实验箱,观察接收区每秒输出的字符串Hello World !,表明USB通信功能正常。
实验关键点分析
1. USB-CDC配置自动化:
AiCube通过图形化配置生成USB底层初始化代码(如端点分配、描述符表),开发者无需手动编写复杂协议栈。
2. printfusb函数封装:
工具链提供重定向的printfusb()接口,简化了数据格式化与传输流程,避免直接操作USB寄存器的复杂性。
3. 编译零错误保障:
AiCube的依赖分析与实时语法检查功能,确保外设配置与代码逻辑的一致性,显著降低开发调试成本。
总结
本实验通过AiCube@AIapp-ISP工具链,仅需四步即完成了从项目创建到功能验证的全流程开发,体现了国产嵌入式工具链在智能化配置与开发效率上的优势。开发者可进一步尝试以下扩展:
修改printfusb()输出内容,实现动态数据发送(如传感器读数)。
结合AiCube的GPIO配置,添加LED闪烁功能,实现多任务协同。
探索USB-HID或USB-MSC模式,扩展更复杂应用场景。
附录:完整工程代码及配置参数可通过AiCube导出功能备份,便于后续项目复用与团队协作。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