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USERISP(用户在线编程)和USERAPP(用户应用程序)共用中断是一个常见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可以采用一种基于xdata的标识区分方法,并通过函数指针进行跳转。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实现方案。
1. 基本思路
通过在xdata中放置标识符来区分当前运行的是USERISP还是USERAPP,并在中断服务例程(ISR)中根据标识符进行相应的跳转。具体步骤如下:
1. 定义标识符和函数指针:在xdata中定义一个结构体,包含标识符和函数指针。
2. 初始化标识符:在USERISP和USERAPP的初始化代码中设置相应的标识符。
3. 修改中断服务例程:在ISR中根据标识符跳转到相应的处理函数。
2. 实现步骤
2.1 定义结构体
首先,在xdata中定义一个结构体,用于存储标识符和函数指针。
- c
- typedef struct {
- uint8t ispflag; // 标识符,0表示APP,1表示ISP
- void (appisr)(void); // APP中断处理函数指针
- } ISRStruct;
- xdata ISRStruct isrinfo;
复制代码
2.2 初始化标识符
在USERISP和USERAPP的初始化代码中,分别设置标识符和函数指针。
USERISP初始化代码:
- c
- isrinfo.ispflag = 1; // 设置为ISP模式
- isrinfo.appisr = NULL; // ISP模式下不需要APP中断处理函数
复制代码
USERAPP初始化代码:
- c
- isrinfo.ispflag = 0; // 设置为APP模式
- isrinfo.appisr = &appisrhandler; // 设置APP中断处理函数
复制代码
2.3 修改中断服务例程
在ISR中根据标识符进行跳转。
- c
- void commonisr(void) interrupt(INTERRUPTNUMBER) {
- if (isrinfo.ispflag) {
- // ISP模式下的处理逻辑
- ispisrhandler();
- } else {
- // APP模式下的处理逻辑
- if (isrinfo.appisr != NULL) {
- isrinfo.appisr();
- }
- }
- }
复制代码
2.4 屏蔽共用的中断
在USERISP工程的israsm文件中,屏蔽共用的中断,以避免冲突。
- assembly
- ; 在israsm文件中屏蔽共用的中断
- ; 例如,屏蔽UART中断
- CLR EA ; 关闭全局中断
- CLR ES ; 关闭串口中断
复制代码
3. 扩展多个函数指针
如果需要扩展多个函数指针,可以在结构体中增加相应的字段,并注意结构体在xdata中的内存布局。
- c
- typedef struct {
- uint8t ispflag; // 标识符,0表示APP,1表示ISP
- void (appisr1)(void); // APP中断处理函数指针1
- void (appisr2)(void); // APP中断处理函数指针2
- } ISRStruct;
- xdata ISRStruct isrinfo;
复制代码
在ISR中根据需要进行跳转。
- c
- void commonisr(void) interrupt(INTERRUPTNUMBER) {
- if (isrinfo.ispflag) {
- // ISP模式下的处理逻辑
- ispisrhandler();
- } else {
- // APP模式下的处理逻辑
- if (isrinfo.appisr1 != NULL) {
- isrinfo.appisr1();
- }
- if (isrinfo.appisr2 != NULL) {
- isrinfo.appisr2();
- }
- }
- }
复制代码
4. 总结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USERISP和USERAPP共用中断的功能。关键在于使用xdata中的标识符和函数指针进行跳转,并在ISR中根据标识符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这种方法不仅简单高效,而且易于扩展,适用于多种嵌入式系统开发场景。
5. 注意事项
内存布局:在扩展多个函数指针时,需注意结构体在xdata中的内存布局,确保各字段正确对齐。
中断屏蔽:在USERISP工程中,务必屏蔽共用的中断,以避免冲突。
测试验证:在实际应用中,需进行充分的测试验证,确保功能稳定可靠。
通过以上步骤,开发者可以有效地实现USERISP和USERAPP共用中断的功能,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