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C8H8K64U的SPI引脚的疑问
无论是AICUBE还是嘉立创的封装,SPI的引脚都是P1.3 ->MOSI
P1.4 ->MISO
P1.5 ->SCK
P5.4->SS
如下图
然而,有关SPI的例程,却是SPI_P12_P13_P14_P15,SPI_P22_P23_P24_P25,SPI_P54_P40_P41_P43,SPI_P35_P34_P33_P32,具体定义如下
sbitSPI_SS = P1^2;
sbitSPI_MOSI= P1^3;
sbitSPI_MISO= P1^4;
sbitSPI_SCLK= P1^5;
sbitSPI_SS_2 = P2^2;
sbitSPI_MOSI_2= P2^3;
sbitSPI_MISO_2= P2^4;
sbitSPI_SCLK_2= P2^5;
sbitSPI_SS_3 = P5^4;
sbitSPI_MOSI_3= P4^0;
sbitSPI_MISO_3= P4^1;
sbitSPI_SCLK_3= P4^3;
sbitSPI_SS_4 = P3^5;
sbitSPI_MOSI_4= P3^4;
sbitSPI_MISO_4= P3^3;
sbitSPI_SCLK_4= P3^2;
这样定义成4组,要知道STC8H可没有P1.2,请问是否矛盾,还有STC8H怎么正确使用SPI接口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 STC8H8K64U 芯片中 SPI引脚定义 的问题,确实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主要来源于官方例程与封装库之间的不一致。下面我将从 芯片手册、封装库定义、SPI接口原理、使用建议 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您理清思路。
一、芯片手册中的SPI引脚定义
首先,我们应当以 STC8H系列官方数据手册 为准。STC8H系列是STC推出的高性能增强型8051内核MCU,其SPI接口是标准的 SPI0模块,支持主模式和从模式。
根据《STC8H系列技术手册》中关于 SPI0的引脚复用功能 的描述,SPI0的引脚在不同的端口组(Port Group)中是可以配置的。也就是说,SPI的MOSI、MISO、SCK、SS等信号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进行切换。
常见的SPI0引脚映射如下(具体取决于寄存器配置):
| 信号名 | 默认端口 | 可选端口1 | 可选端口2 | 可选端口3 |
|--------|----------|-----------|-----------|-----------|
| MOSI | P1.3 | P2.3 | P3.4 | P4.0 |
| MISO | P1.4 | P2.4 | P3.3 | P4.1 |
| SCK | P1.5 | P2.5 | P3.2 | P4.3 |
| SS | P1.2 | P2.2 | P3.5 | P5.4 |
这说明,SPI0的各个信号可以在多个GPIO端口上进行复用,用户可以通过配置 端口映射寄存器(PnM1/PnM0) 或者 SPI选择寄存器 来决定哪一组端口作为SPI接口使用。
二、关于例程中的定义
您提到的例程中定义了四组SPI引脚,例如:
c
sbit SPISS = P1^2;
sbit SPIMOSI= P1^3;
sbit SPIMISO= P1^4;
sbit SPISCLK= P1^5;
这组定义对应的是 第一组SPI引脚(Group 1),即默认的SPI0引脚配置。而后续几组如:
c
sbit SPISS2 = P2^2;
sbit SPIMOSI2= P2^3;
...
sbit SPISS3 = P5^4;
sbit SPIMOSI3= P4^0;
这表示SPI0可以映射到其他GPIO端口上,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哪一组引脚。
注意:这些定义只是软件上的位定义(sbit),并不表示这些引脚一定会被使用,实际使用哪一组引脚,取决于SPI控制寄存器的配置。
三、关于封装库中的引脚定义
您提到的 AICUBE 和 嘉立创封装中,SPI引脚定义为:
P13 -> MOSI
P14 -> MISO
P15 -> SCK
P54 -> SS
这个定义是符合 Group 1(P1.2~P1.5) 的标准SPI引脚定义的,是 默认SPI引脚组,也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组。
所以说,封装库中的引脚定义是正确的,只要SPI控制寄存器配置为使用该组引脚即可。
四、关于“STC8H没有P12”的疑问
您提到“STC8H没有P12”,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实际上:
STC8H系列芯片的GPIO是按照 P0、P1、P2、P3、P4、P5、P6、P7 等端口划分的。
每个端口一般有8个引脚,编号为 Pn.0 ~ Pn.7。
所以 P1.2(即P12)是存在的,是P1端口的第2号引脚。
因此,例程中出现的 sbit SPISS = P1^2; 是完全合法的,对应的就是 P12 引脚。
五、如何正确使用SPI接口
要正确使用STC8H8K64U的SPI接口,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选择SPI引脚组
根据需求选择使用哪一组SPI引脚(Group1~Group4),可以通过配置寄存器选择。
例如,使用Group1(默认):
c
// 默认情况下,SPI0映射到P1.2~P1.5
如果要使用Group3(P5.4, P4.0, P4.1, P4.3)则需要配置SPI映射寄存器:
c
AUXR1 |= 0x04; // 设置SPI0映射到Group3
不同组别的映射可通过查阅《STC8H系列技术手册》中的 SPI映射寄存器(AUXR1) 来确认。
2. 初始化SPI控制寄存器
根据主/从模式、时钟极性、相位、波特率等设置SPI控制寄存器(SPCTL)。
例如,配置为主模式,CPOL=0,CPHA=0:
c
SPCTL = 0x50; // 主模式,MSB先发,SPI使能
SPSTAT = 0xC0; // 清除状态标志
SPDAT = 0x00; // 初始数据
3. 编写通信函数
编写SPI发送和接收函数,例如:
c
void SPIWriteByte(unsigned char dat) {
SPDAT = dat;
while (!(SPSTAT & 0x80)); // 等待发送完成
SPSTAT |= 0x80; // 清除中断标志
}
4. 使用正确的引脚定义
在代码中使用 sbit 定义的引脚应与实际使用的引脚组一致。例如使用Group1:
c
sbit SPISS = P1^2;
sbit SPIMOSI = P1^3;
sbit SPIMISO = P1^4;
sbit SPISCLK = P1^5;
六、总结与建议
| 问题 | 分析 |
|------|------|
| 封装库中引脚定义是否正确 | 正确,使用的是Group1(P1.2~P1.5) |
| 例程中为何有多个SPI定义 | 表示SPI0可以映射到多组GPIO,需通过寄存器选择 |
| STC8H是否有P12 | 有,P1.2即P12 |
| 如何正确使用SPI | 配置SPI映射寄存器,选择引脚组,初始化SPI控制寄存器,编写通信函数 |
七、推荐资料
1. 《STC8H系列技术手册》
2. STC官方例程包
3. 嘉立创、AICUBE封装库文档
4. STC8H SPI配置示例代码
如您还有关于SPI使用、引脚映射、通信调试等方面的疑问,欢迎继续提问,我将为您进一步解答。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例程可能是通用的,以数据手册为准
很感激这么晚还回复,其实我所有疑问只有一个,就是P12带来的疑惑,AiCube中并无P1.2的定义
国芯人工智能 发表于 2025-10-17 22:28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 STC8H8K64U 芯片中 SPI引脚定义 的问题,确实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主要来源于官方 ...
很感激这么晚还回复,其实我所有疑问只有一个,就是P12带来的疑惑,AiCube中并无P1.2的定义 看数据手册,有些是P12引脚的功能做到了P54上,,不过这都不重要,以手册为准 我知道了,P12的功能放到P54了,但还是有疑惑,P1地址为0X90,P5地址为0xc8,所以 P1^2!= p5^4 ,但片选线的定义是 sbitSPI_SS = P1^2;
所以SPI初始化还是用SPI_SW(SPI_P12_P13_P14_P15)以及 片选切换是用 SPI_SS =0/1 吗 知猪侠 发表于 2025-10-18 10:03
我知道了,P12的功能放到P54了,但还是有疑惑,P1地址为0X90,P5地址为0xc8,所以 P1^2!= p5^4 ,但片选线 ...
你要清楚的一点是,无论库函数怎么用,归根结底都是对寄存器的操作。。对照手册的寄存器位和代码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