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8A8K64D4的定时器1自动装载模式下定时不准确 | 按我们的软件工具来
STC8A8K64D4的定时器1自动装载模式下定时不准确。在中断程序中把TR1=0后再赋值给TH1和TL1,也不对。可能时什么原因?
关于STC8A8K64D4定时器1在自动重载模式下定时不准确的问题,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以下为详细分析和解决方案建议:
一、定时器1工作原理及自动重载模式说明
STC8A8K64D4是一款增强型8051内核的单片机,其定时器1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其中自动重载模式(Mode 2)是8位自动重载模式,适用于精确定时或波特率发生器应用。在该模式下,当TL1计数溢出时,TH1中的初值会自动重载到TL1中,从而实现连续定时。
定时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定时时间 = (256 - 初值) × 时钟周期 × 分频系数
其中:
初值 = TH1(也即 TL1的重载值)
时钟周期 = 1 / 系统时钟频率(如12MHz则为1/12μs)
分频系数由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和TMOD决定,通常为12或不分频(取决于系统配置)
二、问题分析:定时不准的可能原因
1. 中断响应延迟影响定时精度
在使用中断方式处理定时器1溢出时,中断响应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包括硬件响应和进入中断服务程序的时间),这会引入额外的误差。尤其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执行耗时操作(如延时、打印、复杂计算等)时,会进一步影响定时精度。
建议:
尽量减少中断服务程序中的操作,只做必要的标志设置或变量更新。
使用硬件定时器触发DMA或外设操作,减少CPU干预。
2. 手动写入TH1/TL1值时未关闭定时器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用户提到“在中断程序中把TR1=0后再赋值给TH1和TL1”,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避免写入过程中的计数干扰,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写入完成后必须重新启动TR1(TR1=1),否则定时器将停止工作。
如果在写入TH1/TL1时未完全关闭中断或存在并发操作,可能导致写入不一致。
建议:
在修改TH1/TL1前先关闭定时器(TR1=0)。
修改完成后重新启动定时器(TR1=1)。
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中断屏蔽或临界区保护,防止并发访问。
3. 系统时钟配置错误或晶振不稳定
定时器1依赖于系统时钟,若系统时钟配置错误(如误设为内部RC振荡器而非外部晶振)或外部晶振不稳定,将直接导致定时器计数不准。
建议:
检查系统时钟源配置(通过CLK寄存器设置)。
确保外部晶振电路正常工作(包括负载电容、晶振频率等)。
4. 定时器1工作模式配置错误
若定时器1未正确配置为自动重载模式(Mode 2),而是误设为其他模式(如16位定时器模式),则会导致定时初值未自动重载,从而影响定时周期。
建议:
检查TMOD寄存器设置,确保定时器1配置为Mode 2。
示例配置:
c
TMOD |= 0x20;// 设置定时器1为Mode 2(自动重载)
5. 定时器初值计算错误
定时器初值设置错误是最常见的定时不准原因。例如:
未考虑系统时钟频率。
忽略了分频因子(如是否为12T模式)。
计算公式使用错误。
建议:
重新计算初值,确保公式正确。
示例(假设系统时钟为12MHz,12T模式,定时100μs):
初值 = 256 - (100μs ÷ (1μs)) = 256 - 100 = 156
TH1 = TL1 = 156;
三、典型调试建议
1. 使用示波器测量中断周期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翻转一个GPIO引脚,用示波器测量其周期,可直观判断定时是否准确。
2. 使用调试器查看寄存器状态
检查TMOD、TH1、TL1、TCON等寄存器值是否与预期一致。
3. 避免在中断中频繁操作定时器寄存器
自动重载模式下无需手动写入TH1/TL1,除非需要动态调整定时周期。
4. 使用定时器0或2作为对比测试
如果条件允许,可用其他定时器实现相同功能进行对比测试。
四、总结
STC8A8K64D4的定时器1在自动重载模式下定时不准确,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 原因 | 建议 |
|------|------|
| 中断响应延迟 | 优化中断服务程序,减少延迟 |
| 手动写入TH1/TL1未关闭定时器 | 写入前关闭TR1,写入后重新开启 |
| 系统时钟配置错误 | 检查CLK配置,确认使用外部晶振 |
| 定时器模式配置错误 | 确认TMOD设置为Mode 2 |
| 初值计算错误 | 重新按公式计算并验证 |
建议用户结合示波器测量、调试器查看寄存器状态和代码逻辑审查,逐步排查问题根源。
如需进一步协助,可提供相关代码片段和系统时钟配置信息,以便更具体分析。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用ISP软件里的定时器计算器试下
https://www.stcaimcu.com/data/do ... Cube-ISP-v6.96C.zip
我用的是定时器1的模式016位重装载模式,不是8位的 在启动定时器前设置好TH1,TL1,输出的脉冲频率正确。在运行中设置的值,输出的脉冲频率就小很多 请求帮助!!在线等!!! szaival 发表于 2025-9-18 15:18
在启动定时器前设置好TH1,TL1,输出的脉冲频率正确。在运行中设置的值,输出的脉冲频率就小很多 ...
你试一下下面的方法
1,使用16位不自动重装。
2,设高低TH1,TL1为volatile.
啥信息都没提供,大家如何帮你,如下: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
{
}
void Timer0_Init(void) //100微秒@24.000MHz
{
AUXR &= 0x7F; //定时器时钟12T模式
TMOD &= 0xF0;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0 = 0x38; //设置定时初始值
TH0 = 0xFF; //设置定时初始值
TF0 = 0; //清除TF0标志
TR0 = 1; //定时器0开始计时
ET0 = 1; //使能定时器0中断
}
啥信息都没提供,大家如何帮你,如下: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
{
}
void Timer0_Init(void) //100微秒@24.000MHz
{
AUXR |= 0x80;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MOD &= 0xF0;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0 = 0xA0; //设置定时初始值
TH0 = 0xF6; //设置定时初始值
TF0 = 0; //清除TF0标志
TR0 = 1; //定时器0开始计时
ET0 = 1; //使能定时器0中断
}
学习下面的编程风格
#include "stc8h.h" //包含STC8H的头文件
#include "intrins.h" //使用_nop_()函数所必须要包含的头文件,
//否则延时函数中调用的_nop_()函数没有被头文件引用过来,
//会导致编译器找不到这个而函数而报错。
unsigned char int0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INT0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INT0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INT0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INT0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int1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INT1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INT1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INT1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INT1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int2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INT2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INT2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INT2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INT2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int3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INT3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INT3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INT3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INT3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t0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T0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定时器0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定时器0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定时器0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t1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T1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定时器1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定时器1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定时器1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t3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T3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定时器3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定时器3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定时器3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t4_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T4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定时器4已产生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定时器4是否已产生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定时器4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1_t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1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1已产生发送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1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1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1_r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1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1已产生接收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1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1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2_t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2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2已产生发送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2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2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2_r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2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2已产生接收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2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2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3_t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3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3已产生发送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3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3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3_r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3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3已产生接收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3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3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4_t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4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4已产生发送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4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1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unsigned char uart4_rxflag = 0; //定义1个位变量,UART4事件位变量标志,记录UART4已产生接收中断
// 供主循环查询UART4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在主循环中处理UART4的中断事件任务,不堵塞其他中断
void Timer0_Init(void) //定时器0初始化,2秒@40.000MHz
{
TM0PS = 0x65; //设置定时器时钟预分频 ( 注意:并非所有系列都有此寄存器,详情请查看数据手册 )
AUXR &= 0x7F; //定时器时钟12T模式
TMOD &= 0xF0;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0 = 0xB1; //设置定时初始值
TH0 = 0x00; //设置定时初始值
TF0 = 0; //清除TF0标志
TR0 = 1; //定时器0开始计时
ET0 = 1; //使能定时器0中断
}
void Timer1_Init(void) //定时器1初始化,500毫秒@40.000MHz
{
TM1PS = 0x19; //设置定时器时钟预分频 ( 注意:并非所有系列都有此寄存器,详情请查看数据手册 )
AUXR &= 0xBF; //定时器时钟12T模式
TMOD &= 0x0F; //设置定时器模式
TL1 = 0x99; //设置定时初始值
TH1 = 0x05; //设置定时初始值
TF1 = 0; //清除TF1标志
TR1 = 1; //定时器1开始计时
ET1 = 1; //使能定时器1中断
}
void Timer3_Init(void) //100毫秒@40.000MHz
{
TM3PS = 0x3D; //设置定时器时钟预分频 ( 注意:并非所有系列都有此寄存器,详情请查看数据手册 )
T4T3M |= 0x02;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3L = 0xFC; //设置定时初始值
T3H = 0x03; //设置定时初始值
T4T3M |= 0x08; //定时器3开始计时
IE2 |= 0x20; //使能定时器3中断
}
void Timer4_Init(void) //200毫秒@40.000MHz
{
TM4PS = 0x7A; //设置定时器时钟预分频 ( 注意:并非所有系列都有此寄存器,详情请查看数据手册 )
T4T3M |= 0x20;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4L = 0xEF; //设置定时初始值
T4H = 0x01; //设置定时初始值
T4T3M |= 0x80; //定时器4开始计时
IE2 |= 0x40; //使能定时器4中断
}
void Uart1_Init(void) //115200bps@40.000MHz
{
SCON = 0x50; //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
AUXR |= 0x01; //串口1选择定时器2为波特率发生器
AUXR |= 0x04;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2L = 0xA9; //设置定时初始值
T2H = 0xFF; //设置定时初始值
AUXR |= 0x10; //定时器2开始计时
ES = 1; //使能串口1中断
}
void Uart2_Init(void) //115200bps@40.000MHz
{
S2CON = 0x50; //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
AUXR |= 0x04;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2L = 0xA9; //设置定时初始值
T2H = 0xFF; //设置定时初始值
AUXR |= 0x10; //定时器2开始计时
IE2 |= 0x01; //使能串口2中断
}
void Uart3_Init(void) //115200bps@40.000MHz
{
S3CON = 0x10; //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
S3CON &= 0xBF; //串口3选择定时器2为波特率发生器
AUXR |= 0x04;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2L = 0xA9; //设置定时初始值
T2H = 0xFF; //设置定时初始值
AUXR |= 0x10; //定时器2开始计时
IE2 |= 0x08; //使能串口3中断
}
void Uart4_Init(void) //115200bps@40.000MHz
{
S4CON = 0x10; //8位数据,可变波特率
S4CON &= 0xBF; //串口4选择定时器2为波特率发生器
AUXR |= 0x04; //定时器时钟1T模式
T2L = 0xA9; //设置定时初始值
T2H = 0xFF; //设置定时初始值
AUXR |= 0x10; //定时器2开始计时
IE2 |= 0x10; //使能串口4中断
}
void main (void)
{
P_SW2 |= 0x80; //允许访问扩展的特殊寄存器,XFR
//32位8051需要使用下面3句进行初始化
// EAXFR = 1; //允许访问扩展的特殊寄存器,XFR
// WTST = 0; //设置取程序代码等待时间,赋值为0表示不等待,程序以最快速度运行
// CKCON = 0; //设置访问片内的xdata速度,赋值为0表示用最快速度访问,不增加额外的等待时间
P0M0 = 0x00; P0M1 = 0x00; //设置 P0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1M0 = 0x00; P1M1 = 0x00; //设置 P1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2M0 = 0x00; P2M1 = 0x00; //设置 P2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3M0 = 0x00; P3M1 = 0x00; //设置 P3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3M0 = 0x00; P3M1 = 0x0c; //P32、P33设置为高阻输入(需要同步开启上拉电阻)
P4M0 = 0x00; P4M1 = 0x00; //设置 P4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5M0 = 0x00; P5M1 = 0x00; //设置 P5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6M0 = 0x00; P6M1 = 0x00; //设置 P6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7M0 = 0x00; P7M1 = 0x00; //设置 P7 口为准双向口模式
P3PU = 0x0c; //P32、P33打开上拉电阻
int0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int1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int2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int3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t0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t1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t3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t4_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1_t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1_r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2_t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2_r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3_t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3_r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4_t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uart4_rxflag = 0; //初始化用户标志位
IT0 = 0; //使能 INT0 上升沿和下降沿中断
// IT0 = 1; //使能 INT0 下降沿中断
EX0 = 1; //使能 INT0 中断
IE0 = 0; //清INT0中断标志
// IT1 = 0; //使能 INT1 上升沿和下降沿中断
IT1 = 1; //使能 INT1 下降沿中断
EX1 = 1; //使能 INT1 中断
IE1 = 0; //清INT1中断标志
INTCLKO |= 0x10; //使能INT2中断
INTCLKO |= 0x20; //使能INT3中断
Timer0_Init(); //调用定时器0初始化函数
Timer1_Init(); //调用定时器1初始化函数
Timer3_Init(); //调用定时器0初始化函数
Timer4_Init(); //调用定时器1初始化函数
Uart1_Init(); //调用UART1初始化函数
Uart2_Init(); //调用UART2初始化函数
Uart3_Init(); //调用UART3初始化函数
Uart4_Init(); //调用UART4初始化函数
EA = 1; //总中断允许位打开
P40 = 0; //打开LED灯供电
while(1) //主循环中查询需要处理的各种事件
{
/*本演示程序中,主循环查询各中断有无需要继续处理的事件的次序,
依次是 INTx/TIMERx/UARTx, 用户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查询各中断有无需要继续处理的事件的优先次序*/
//查询外部中断0事件
if(int0_flag) //主循环中查询,INT0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INT 0事件
{
int0_flag = 0; //清0,INT0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外部中断1事件
if(int1_flag) //主循环中查询,INT1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INT1事件
{
int1_flag = 0; //清0,INT1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外部中断2事件
if(int2_flag) //主循环中查询,INT2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INT2事件
{
int2_flag = 0; //清0,INT2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外部中断3事件
if(int3_flag) //主循环中查询,INT3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INT3事件
{
int3_flag = 0; //清0,INT3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定时器0中断事件
if(t0_flag) //主循环中查询,定时器0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定时器0事件
{
t0_flag = 0; //清0,T0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定时器1中断事件
if(t1_flag) //主循环中查询,定时器1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定时器1事件
{
t1_flag = 0; //清0,T1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定时器3中断事件
if(t3_flag) //主循环中查询,定时器3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定时器3事件
{
t3_flag = 0; //清0,T3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定时器4中断事件
if(t4_flag) //主循环中查询,定时器4是否已产生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定时器4事件
{
t4_flag = 0; //清0,T4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串口1中断事件
if(uart1_t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1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1发送事件
{
uart1_txflag = 0; //清0,UART1发送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if(uart1_r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1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1接收事件
{
uart1_rxflag = 0; //清0,UART1接收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串口2中断事件
if(uart2_t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2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2发送事件
{
uart2_txflag = 0; //清0,UART2发送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if(uart2_r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2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2接收事件
{
uart2_rxflag = 0; //清0,UART2接收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串口3中断事件
if(uart3_t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3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3发送事件
{
uart3_txflag = 0; //清0,UART3发送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if(uart3_r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3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3接收事件
{
uart3_rxflag = 0; //清0,UART3接收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查询串口4中断事件
if(uart4_t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4是否已产生发送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4发送事件
{
uart4_txflag = 0; //清0,UART4发送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if(uart4_rxflag) //主循环中查询,UART4是否已产生接收中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UART4接收事件
{
uart4_rxflag = 0; //清0,UART4接收事件位变量标志
_nop_(); //用户在此添加需要处理的事件
_nop_();
}
}
}
void int0_isr(void) interrupt INT0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int0_flag = 1; // int0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INT0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INT0已产生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INT0任务
if(INT0) //边沿中断,进入后再次判断电平从而判断是什么样的电平
{
_nop_(); //判断为高电平,则当前为上升沿
_nop_(); //可以在这里插入断点进行观察现象
}
else
{
_nop_(); //判断为低电平,则当前为下降沿
_nop_(); //可以在这里插入断点进行观察现象
}
}
//INT0中断服务程序,INT0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0
void int1_isr(void) interrupt INT1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int1_flag = 1; // int1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INT1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
//INT1中断服务程序,INT1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2
void int2_isr(void) interrupt INT2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int2_flag = 1; // int2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INT2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
//INT2中断服务程序,INT2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10
void int3_isr(void) interrupt INT3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int3_flag = 1; // int3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INT3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
//INT3中断服务程序,INT3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11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TMR0_VECTOR //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t0_flag = 1; // t0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T0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定时器0已产生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定时器0任务
}
//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TMR0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1
void Timer1_Isr(void) interrupt TMR1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t1_flag = 1; // t1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T1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定时器1已产生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定时器1任务
}
//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TMR1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3
void Timer3_Isr(void) interrupt TMR3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t3_flag = 1; // t3_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T3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定时器3已产生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定时器1任务
}
//定时器3中断服务程序,TMR3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19
void Timer4_Isr(void) interrupt TMR4_VECTOR
{
_nop_(); //特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中尽量少执行长的任务,防止堵塞其他中断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t4_flag = 1; // t1_flag置4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T4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定时器4已产生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定时器1任务
}
//定时器4中断服务程序,TMR4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20
void Uart1_Isr(void) interrupt UART1_VECTOR
{
if (TI) //检测串口1发送中断
{
TI = 0; //清除串口1发送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1_txflag = 1; // uart1_t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1发送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1已产生发送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1发送任务
}
if (RI) //检测串口1接收中断
{
RI = 0; //清除串口1接收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1_rxflag = 1; // uart1_r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1接收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1已产生接收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1接收任务
}
}
//UART1中断服务程序,UART1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4
void Uart2_Isr(void) interrupt UART2_VECTOR
{
if (S2CON & 0x02) //检测串口2发送中断
{
S2CON &= ~0x02; //清除串口2发送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2_txflag = 1; // uart2_t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2发送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2已产生发送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2发送任务
}
if (S2CON & 0x01) //检测串口2接收中断
{
S2CON &= ~0x01; //清除串口2接收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2_rxflag = 1; // uart2_r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2接收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2已产生接收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2接收任务
}
}
//UART2中断服务程序,UART2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8
void Uart3_Isr(void) interrupt UART3_VECTOR
{
if (S3CON & 0x02) //检测串口3发送中断
{
S3CON &= ~0x02; //清除串口3发送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3_txflag = 1; // uart3_t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3发送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3已产生发送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3发送任务
}
if (S3CON & 0x01) //检测串口3接收中断
{
S3CON &= ~0x01; //清除串口3接收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3_rxflag = 1; // uart3_r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3接收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3已产生接收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3接收任务
}
}
//UART3中断服务程序,UART3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17
void Uart4_Isr(void) interrupt UART4_VECTOR
{
if (S4CON & 0x02) //检测串口4发送中断
{
S4CON &= ~0x02; //清除串口4发送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4_txflag = 1; // uart4_t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4发送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4已产生发送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4发送任务
}
if (S4CON & 0x01) //检测串口4接收中断
{
S4CON &= ~0x01; //清除串口4接收中断请求位
_nop_(); //特急处理
//以上程序代表部分需特急处理的中断事件,可在中断服务程序中直接处理
//但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其他中断事件的实时响应速度
uart4_rxflag = 1; // uart4_rxflag置1是通知主循环处理部分串口4接收中断事件不需要特急处理的任务
//置1,记录UART4已产生接收中断,供主循环查询判断有无需处理的UART4接收任务
}
}
//UART4中断服务程序,UART4_VECTOR在stc8h头文件中已宏定义为1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