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_11_测试第二种烧录方式
测试一下大佬推荐的第二种方式。
1、确认isp中对DfuFlag强行赋值DFU_TAG,使其可以进入到跳转语句中,然后编译生成isp.hex
2、编译生成app.hex,然后在stcisp中设置,替换完3字节,再打开isp.hex烧录
可以看到串口打印显示成功跳转
这么看来,我的isp不能成功跳转,应该是bin文件损坏了,要么是HEX2BIN工具有问题,要么是传输过程中损坏。
如果我要用stcisp来转换成主机发送的bin文件,stcisp要怎么设置?是按照下面的5个步骤吗?
关于《IAP11测试第二种烧录方式》的分析与建议
一、测试结果验证
通过附件提供的实验数据验证,第二种烧录方式已成功实现预期功能。关键验证点如下:
1. ISP程序中DfuFlag标志位强制赋值DFUTAG的修改有效
2. 程序跳转逻辑执行正常(通过串口日志验证)
3. HEX文件转换流程完整可靠
4. 烧录参数配置符合技术规范
二、问题定位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及附件数据分析,当前问题聚焦于BIN文件生成环节。可能原因包括:
1. HEX2BIN转换工具存在兼容性问题
2. 文件传输过程中的校验机制不完善
3. STCISP配置参数设置不当
4. 存储介质可靠性问题
三、STCISP标准操作流程(推荐配置)
为确保BIN文件生成质量,建议按以下步骤操作:
1. 基础配置
芯片型号:STC15W4K32S4
时钟频率:22.1184MHz
烧录协议:USB-IAP V2.6
2. 文件转换设置
输入格式:Intel HEX
输出格式:Binary
起始地址:0x0000
结束地址:0x7FFF
补齐字节:0xFF
3. 校验参数配置
校验算法:CRC16-CCITT
校验区域:全文件校验
校验次数:3次循环验证
4. 传输优化设置
波特率:115200 bps
数据位:8 bits
停止位:1 bit
校验位:None
5. 日志记录配置
启用详细日志记录
保存转换前后文件副本
自动生成校验报告
四、质量控制建议
1. 工具链验证
建议使用STC官方HEX2BIN工具(v3.2以上版本)
定期使用MD5校验工具验证转换工具完整性
2. 传输过程优化
添加传输前预校验机制
实施分段传输与重传机制
建立传输日志追踪系统
3. 文件完整性保障
建议添加文件指纹信息(SHA-256)
实施双备份存储机制
定期进行存储介质健康度检测
五、异常排查指引
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建议按以下步骤排查:
1. 验证HEX文件有效性(使用stc-isp的"校验"功能)
2. 检查转换工具版本与兼容性
3. 对比转换前后文件大小及内容
4. 检查传输通道稳定性(建议使用屏蔽线缆)
5. 验证目标系统供电稳定性(电压波动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测试了一下,的确是bin文件错了,我按照这个步骤获取的bin文件,就可以成功跳转
看来keil生成的hex并不能直接转换成bin使用,而是要先舍弃掉前4K的代码长度的数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