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 发表于 2024-5-1 20:42:51

stc单片机和GD系列单片机比较--祝51单片机生日快乐

本帖最后由 沈洁 于 2024-5-1 23:11 编辑




第一,
工作电压,ARM系列的单片机普遍是无法支持5V系统的,但是对于许多便宜的产品,就必须要使用5V的设备,毕竟这可以降低成本,
虽然一些ARM芯片可以支持芯片使用3.3v但是IO忍受5V上拉,但是这毕竟不方便,OC输出会影响速度,也没有上拉驱动能力。
更宽的电压,依然是有技术优势的。

第二,
IO数量,现在整个STC系列的单片机都可以做到全系除了电源引脚以外,全IO使用。但是ARM系列的产品,会被SWD或者JTAG接口占用一定数量的IO,并且在休眠等特殊工况还必须要使用UART烧录。
STC单片机的仿真,程序烧录,USB模拟,全部都只需要一个串口就OK了。这就极大的节约了MCU的IO,留给用户更多的GPIO。
毕竟就算是2024年,大部分的ARM核心产品,都还是SWD,JTAG,UART,USB分开的设计。这就意味着,用户实际可以用的有效IO数量下降。

第三,
代码自动生成,STC32是有自己的库函数,和代码生成工具STC-ISP的,但是大部分的ARM核心单片机都是要依靠库函数手册的。并且仅仅只能依靠库函数手册。

第四,
USB软件模拟,大部分的ARM核心单片机都是需要有独立的硬件模块,才可以实现USB代码升级的。但是STC可以通过软件模拟,这就彻底了低端产品使用USB代码升级的门槛。

第五,
单片机速度,虽然ARM核心的单片机频率普遍比51快,但是作为工业控制,大部分速度是用不到的。毕竟复杂的运算你第一个想到的也不是单片机,而是上位机和硬件,作为一款MCU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控制。
51指令集,虽然有寄存器A的访问速度限制,但是毕竟我们主要那它还是做工业控制。所以实际影响并不大。并且现在的stc32也已经可以工作到42mhz的高频下了,大部分应用还是够用的

第六,
自主安全可控性,51的IP已经完全解禁了,而现在ARM内核的单片机,IP基本用的都还是公版,最多只是从新做了layout,这就和成熟的stc51没有办法比较了,尤其是新的stc32完全是彻底掌握了处理器自主研发的全部技术了。

第七,
价格,不得不提,现在还能买到1块钱一下的单片机,还必须是stc51,不管ARM卖的多低价格,依然是不能和51单片机的价格比较的。这是不真的事实。并且在0.99元还能实现USB直接ISP/OTA升级。这真的是ARM系列处理器做梦都不敢想的。并且,还可以实现现在主流实时操作系统 Free RTOS的使用。只能说,51性价比yyds

今天是2024年5月1日,祝51单片机,再创辉煌。



soma 发表于 2024-5-1 21:46:36

ARM编程io可以直接使用不影响,且部分ARM也可以uart直接下载

小涵子爸爸 发表于 2024-5-2 06:36:31

{:4_250:}

ahong 发表于 2024-5-2 07:30:31

各种傻link体验很好,可以想做成什么样就做什么样,可以定制自己的个性化编程器,STC只能买官方的,自从少了不能用芯片自制脱机,这方面优势一下没了。当初提出用空片自制脱机的人真是人才,现在提出关闭这个渠道的人不知是怎么想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stc单片机和GD系列单片机比较--祝51单片机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