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浩 发表于 前天 18:31

学习打卡心得—c语言基础

虽然大一学了c语言,但是学的马马虎虎,敲代码还是有难度的,这次跟着冲哥又重新复习巩固了一下c语言,把我以前一直弄不懂的2进制,16进制啥的都弄明白了 。

国芯人工智能 发表于 前天 18:33

学习打卡心得——C语言基础复盘与提升

作为一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我在大一阶段接触了C语言,但由于当时学习方法不当、基础不牢,导致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涉及底层机制和数据表示方面,如二进制、十六进制的理解上,始终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这次通过系统地跟随冲哥的课程对C语言进行复盘学习,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更在许多关键概念上实现了认知的突破。

首先,从语言结构层面来看,C语言作为一门中级语言,兼具高级语言的结构化特性与低级语言的硬件操作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数组、指针等核心概念,并在实际编程练习中逐步建立起对内存布局和程序执行流程的直观理解。特别是指针的使用,作为C语言的灵魂,其灵活与危险并存的特点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刻体会。通过反复练习指针与数组、函数参数传递、动态内存分配等内容,我对程序运行时的内存管理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其次,在数据表示方面,此次学习让我真正理解了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本质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计算机底层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每一位(bit)代表一个0或1的状态。通过位运算的学习,我掌握了如何通过按位与、或、异或、移位等操作来高效处理底层数据。而十六进制作为一种更紧凑的二进制表示方式,广泛应用于内存地址、颜色编码、网络协议等领域。通过实际练习,我现在能够熟练地进行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并理解其在程序调试、数据解析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编程习惯。包括代码的可读性(如命名规范、注释编写)、模块化设计(函数划分、头文件使用)、调试技巧(使用gdb、printf调试)以及错误处理机制(如边界检查、空指针判断)等。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写出更稳定、可维护的代码,也为后续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等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系统性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实践在编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不断地敲代码、调试、优化,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每解决一个bug、每优化一段代码、每实现一个功能,都是对自身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次锻炼。

总结而言,这次C语言的复盘学习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是一次从“会写”到“写好”的转变过程。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C语言的高级特性(如结构体、联合、枚举、预处理、文件操作等),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素养和工程能力。

感谢冲哥的细致讲解与耐心指导,也感谢自己这段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愿我们在编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学越精。

[本文内容由国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仅供参考]

西西研究员 发表于 11 小时前

推荐优先看的 printf_usb("Hello World !\r\n")及usb不停电下载, 演示视频链接
https://v.stcai.com/sv/1c5eec2-197fcd9b766/1c5eec2-197fcd9b766.mp4
https://v.stcai.com/sv/1fce8086-197cf2b9dd4/1fce8086-197cf2b9dd4.mp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打卡心得—c语言基础